4、癌症、冠心病、心身疾病与衰老
在这里我也把作者薄世宁的付费音频课程,得到app《薄世宁医学通识课》推荐给各位同学们。
前情回顾
上期节目,我们从医生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医疗活动的本质,说到了4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诊断。诊断和破案很像,过程中都包含了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和验证假设三个阶段。能否提出更接近真相的假设,能否根据证据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否抓住反常疑点洞见真相,这些是高手的特质。每个医生都想要成为高手,因为在生命面前,没有人会容忍平庸。
第二、治疗目标。治疗的目标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直觉以为的治愈,康复。很多时候我们对治愈疾病仍然无能为力的,目标只能是让患者更长时间的与疾病共存。一方面我们该承认,医学还有很多做不到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它正在进步,也正在满足我们像是美容整形,试管婴儿等等之类的治病以外的需求。
第三,药,它是医学解决方案的物质载体,是用一种简单的形式,交付给我们一个复杂的医学认知体系。因此,药是不是有效,甚至是不是有“毒”,都完全取决于当时的医疗认知水平。
第四,公共卫生,它在人类健康事业上的作为功不可没,是历史上性价比最高的健康工程。我们得以消灭传染病天花,得以控制艾滋病,得以让数以千万原本会瘫痪的孩子,获得正常人的生活,这都要归功于公共卫生工程,感谢医学的伟大,感谢我们人类自己的伟大。
今天这期节目,我们单独聊几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分别是癌症、冠心病、心身疾病,不是疾病但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衰老。
说起这些,每个人都能说几句自己的看法,但是多半都是一知半解或者是一些误解,今天我们就来重新认知它们。
癌症
我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很少听家人说谁得癌症的。可是到今天,我们每个人身边应该都有癌症病例吧,几个月之前我奶奶也才因为癌症去世。
现在我国每天都有一万多人被确诊为癌症。那为什么如今癌症病人越来越多呢?
很多人都说是因为环境污染,吃的东西不安全,工作压力大和生活方式不健康这些原因。其实,和这些都有关系,但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什么?癌症是因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有66%因为染色体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错误,而遗传和环境等等刚才所说的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也只占34%。
这结果,其实挺难让人接受,我们原以为我没有家族病史、不吸烟、不喝酒、不熬夜、不泡吧、不吃不安全的东西、不急不躁不生气就可以远离癌症。
现在却告诉我们,这些和癌症的关系并没有这么大。即便我们的环境没有污染,也没有不良嗜好,生活健康规律也依然有可能患上癌症。
比方说骨癌,甲状腺癌、脑部肿瘤、前列腺癌、睾丸癌,这些病的发病原因随机错误占到了95%甚至是98%,跟遗传和环境基本就没啥关系了。
随机错误是什么意思?
我们知道细胞分裂是生物生存的基础,我们的自我修复功能也基于此。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要复制染色体,而人体染色体竟有31.6亿个碱基对,复制量这么大难免就会出现随机错误。一次又一次的分裂,一次又一次的随机错误累积,就可能在关键位点上突变成癌基因。
所以说细胞分裂的次数越多,癌基因出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而年龄越大,也就代表着细胞分裂的次数越多。40岁之后患癌的概率就大幅增长,85岁累积患癌风险高达36%。
现在就可以回答一开始的问题了,为什么我们周围发生的癌症病例越来越多,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或者工作压力,而是我们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变好了,人们的寿命延长了。
癌症是长寿必须付出的代价,它就像是时间的老朋友,我们越长寿,这个老朋友登门拜访的几率也就越高。
尽管我们知道了癌症最大的危险因素是随机错误引起的基因突变,但是从基因突变到癌症爆发还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为了完全的了解癌症,薄世宁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帮我们理清楚癌症发生、发展的6大环节。
他说癌细胞就像是“疯狂的跑车”。
首先,生产跑车当然需要设计图纸,但是癌细胞这辆“疯狂跑车”的设计图纸,也就是细胞的基因从一开始就错了。正如错误的图纸生产不出好的汽车一样,癌基因指导分裂出来的细胞也就是癌细胞。
偶尔有少数的“疯狂跑车”出厂问题也不是很大,只要别太多。正常的细胞分裂有“生长信号”同时也有“抑制信号”。可癌细胞对抑制信号不敏感,拼命的分裂生长。这就像是跑车车间不仅自己伪造了订单,还对停工信号置若罔闻。
于是,按照错误的图纸和伪造的订单,“癌症跑车”源源不断的出厂。
跑车生产出来之后是要经过自检的,不能让不合格的车流入市场。人体存在凋亡机制,让不合格的细胞自我毁灭,它叫做抑癌基因。可是如果抑癌基因也发生了突变,细胞凋亡机制就失灵了。“癌症跑车”就此上路。
按理说“疯狂跑车”跑得快,油耗大,如果不能加油的话,很快就要熄火。对于细胞来说,加油站就是我们的血管。细胞和最近血管的距离只要超过0.1毫米,就加不到油。
结果,癌细胞还会促使血管生成的信号增多,持续不断的形成新的血管给自己输送营养。所以很多时候医生会根据肿瘤血流信号是否丰富来判断它是良性还是恶性。
不仅有用不完油,而且癌症跑车的燃料利用系统更加的高效。癌细胞不管是在有氧还是无氧环境下,都能够快速代谢,产生能量,满足自身的需求。
于是自带油枪且拥有高效燃料利用系统的“癌症跑车”彻底疯了。
它上路之后,道路上应该还有警察吧?没错,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它们会主动出击吞噬癌细胞。但是,如果癌细胞伪造了一张身份证,就能够逃避警察的盘查和捕杀。这叫做免疫逃逸。
再有,一辆车再怎么厉害,你的里程数一到总要报废吧?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因为染色体末端有端粒,分裂一次缩短一部分。正常细胞分裂50次,端粒就消耗光了。
但是癌细胞,它含有一种酶,能够不断的补充端粒长度,让自己无限复制。这就相当于“癌症跑车”篡改了里程数,躲避了强制报废。
你看,一辆不合格的跑车,躲过了自检,带着无限的燃料上路,骗过了警察,篡改了报废期限,这已经非常糟糕了。更糟糕的是它的导航还是错乱的。
正常细胞会按照导航的指示循规蹈矩,不会胡乱生长,所以胃里的细胞永远长不到鼻子上。但是癌细胞却能在各组织之间灵活移动,这就是癌症的转移和侵袭。
最终,“疯狂跑车”在一条不归路上飞驰,带着人体驶向灭亡。
经过这样的比喻拆解,我们理解了癌症的发病机制,那具体的要怎么科学的预防和应对癌症呢?薄世宁给了我们3点建议。
第一条建议:改善生活方式,消除致癌因素。
尽管癌症的主要原因是随机错误,但这也只是癌症发病的第一个环节,就算基因突变我们也未必发病,因为还有强大的免疫系统。所以,保护好免疫系统,减少慢性病感染,我们仍然能够预防40%的癌症。
首先,避免乙肝病毒、幽门螺旋杆菌、HPV病毒这些可能导致癌症的病毒和细菌感染。
另外,戒烟限酒,减肥,多运动、注意饮食,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保护我们自身免疫系统最切实可行的方法。
第二条建议:定期进行疾病筛查。
早发现、早治疗的意义和价值非常大。筛查的目的,在于早一点发现这些不怀好意的老朋友,在它还没来得及使坏的时候,赶紧把它请走。
最后一条建议:既然我们已经越来越长寿,那就请接纳癌症,与它共存。
医学发展到今天,很多类型的癌症病人在积极治疗之后,都可以有效的延长生存期,很多癌症正在被转化为一种慢性病。所以即便得了癌症也并不等于被宣判了死亡。
冠心病
说完癌症,我们再来看另一种疾病,冠心病。它是最常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绝大多数人对冠心病的理解就是冠状动脉狭窄,甚至堵塞,从而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症状。
这样的理解不能说错,但它是很片面的。冠心病并不只是冠状动脉这个局部出了问题,患者是全身都出了问题,只是表现在这个局部而已。
如果我们把全身的血管连起来,可以绕地球4.5圈。可见我们生命的粮道有多复杂。有人说“人与血管同寿”,这句话一点都不错,血管就决定了我们的健康质量和寿命。血管随着年岁的增长会越来越窄,血流也会越来越不畅。
有人说冠心病这么多见的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长得太细。心脏这么重要的器官,配备的冠状动脉最粗的地方也只有不到5毫米。就好比是给一辆超级跑车装了一根从小商品批发市场买来的油管一样。
这么说,其实有点冤枉冠状动脉了,它虽然细,但是不容易收缩,而且内皮的自我净化能力特别强,这些优势都弥补了它的细,所以细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
之前我们对付冠心病的方法只有吃药,后来医生说既然是因为血管有些地方狭窄了,那我们把那个最窄的地方扩张,并且安装上一个支架,不就可以彻底的解决问题了吗?这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心脏支架手术。
那问题得以全部解决了吗?并没有。
冠心病的主要问题是年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正如刚才所说,这是一个全身问题的局部表现。所以如果这些问题都在,支架只能解决一个部位的血管变窄问题,不可能把全身的血管都安装支架啊。
这就像是交通治理一样的,以北京为例,90年代北京交通最堵的地方是西直门。它是北二环与西二环的交汇点,也是从城区去往西北部的必经之地,车流量很大。
那是不是打通了这个点就好了呢?
当时交通部拿出2亿,用了4年时间重建西直门立交桥。1999年完工,缓解交通的效果立竿见影。但是两年之后,这里再次成为交通拥堵的节点。
所以从这个例子我们能直观的感受到,解决一个点的拥堵问题,并不能一劳永逸的消除整体问题。这就和冠心病病人血管阻塞是一样的。
冠心病人也容易得其他血管疾病。比方说血管斑块出现在肾动脉,就导致肾动脉狭窄;如果脑血管病变,就容易出现脑血栓;如果血管狭窄发生在肠道,就会引起肠道功能异常甚至肠坏死。
既然我们知道了冠心病只是全身血管疾病的一个爆发点,那最终的解决方案只有依靠全身的治疗。
治疗归纳起来也就是用药加改善生活方式,二者缺一不可。改善生活方式尤其重要,特别是戒烟和运动。很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都不敢运动,担心会加重病情。但其实病情一旦得到控制,一定要逐步增加运动量。
有这样一个经典病例,18世纪的一位医生带着冠心病患者跑到森林里锯木头,每天坚持30分钟到一个小时。三四个月之后,患者的心脏竟然不疼了。这就是运动的效果。
所以,当我们面对冠心病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就算要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做心脏搭桥,这也只是单点突破,它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继续好好吃药,继续好好改善生活方式。
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往往不在矛盾最激烈的地方。
心身疾病
接下来我们说说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
我们觉得因为生病而产生焦虑、悲观、抑郁这些心理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反过来心理疾病所引发的身体疾病,很多人并不知道。
大部分人都觉得心理问题嘛多开导开导,想开了就好了,哪有这么矫情,真的是这样吗?
话说在二战期间,就有一次关于心身疾病的大样本调查研究。当时德军围攻苏联列宁格勒,也就是今天的圣彼得堡,空袭和炮击不断的发生。在围攻的872天里,当地居民就一直处在城破人亡的心理压力之下。
战争之后,医生对居民进行体检,发现幸存者高血压发病率提升了16倍,从4%上升到了64%。
从这个大样本调查,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心里因素确实会造成生理上的疾病。
事实上人体所有器官几乎都有可能与心身疾病产生关系,心身疾病反应在皮肤上,可能是斑秃、湿疹;反映在循环系统上,可能是高血压、冠心病;反映在泌尿生殖系统上可能是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淡。
统计显示,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所以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个人承受的压力越大,患心身疾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那关于心身疾病的治疗,那就是要身心同治。
有这样一个病例。一位病人因为做了结扎手术而阳痿了,这肯定是心身疾病,因为输精管结扎只是让精子无法进入精液,根本不会影响性功能。
这位病人去看病,医生一再和他说,这是你的心理问题,你回去吧,不行就吃点药帮助一下。但是病情始终没有好转。
直到有位医生跟病人说,这样吧,我帮你把输精管给接上。然后医生安排手术,他只是轻轻的划了一道口子,然后缝合起来,根本就没有动输精管。但手术之后,病人的阳痿立马就好了。可见这台假手术就是一次最巧妙也最有效的心理治疗。
所以要治疗心身疾病,不仅要治疗身体上的病症,也需要心理疏导,有时候要针对病人的心理问题,巧妙的使用一些手段帮助患者打开心结。
我们国家很多人是因为心理问题产生了身体不适,却忌讳去精神科与心理科就诊。就算见了医生,也只描述身体问题,而不愿意提及心理上的问题,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薄世宁给出的调整心理,应对压力的建议,是锻炼永远比不锻炼要好。团队运动、挥拍运动比如羽毛球,自行车和有氧体操,这些是让身心受益的较好选择。每次锻炼最佳时长在45~60分钟。
衰老
进入今天节目的最后一个话题,它不是疾病,但却是每个人都必然要经历的——衰老。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衰老与死亡是整个物种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生存繁衍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但是作为个体,谁也不愿意为了留给后代更多的资源就赶紧变老去死。我们都想要延缓衰老,那就有必要了解衰老的机制。
我们通常说衰老,但是老未必衰。
2015年的时候,薄世宁治疗过一位103岁患有重症肺炎的老奶奶。当时给患者上了呼吸机,也下了病危通知书。
一般来说,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关系密切,75岁以上老人得重病的治疗难度很大。但是这位老奶奶不一样,她在病床上躺了两周之后痊愈,高高兴兴的出院了。
薄世宁说不是我治好了她,是因为她只是老,而并不衰。尽管已经103岁高龄,但免疫系统健全,拥有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所以她最终才能抵御疾病。
还有另外一个例子,一位罕见的早老症患者,他的老化速度是正常人的5~10倍,虽然只有14岁,看上去和一位老人一样,虽然他年龄不老,但身体已经衰了。
年龄确实可以反映衰老,但是它却不能定义衰老。
医学界研究衰老的最新进展可以总结为三个层面。
首先是基因损伤,包括我们刚才聊癌症的时候提到的随机错误,癌症就是人体衰老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次是细胞功能异常,这就表现为很多方面了,像是激素水平下降,利用营养物质的能力下降,还有清除衰老物质的能力下降。
最后是自我修复能力的下降,刚才103岁老人痊愈的例子,依靠的就是他的自我修复能力。
所以当人体无法修复基因的损伤,无法恢复细胞功能,自我修复能力下降的时候,人才是真的老了。所以衰老的本质不是年龄,而是这三方面能力的逐步丧失。
衰老当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问题皮肤皱纹、行动不便、免疫力下降,生病了很难痊愈,记忆力下降等等。目前,医学的进步已经让我们有能力对抗很多慢性病,但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还是衰老带来的认知能力下降。
去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96岁的阿瑟·阿什金在得知自己获奖之后说:“我不担心自己的年龄,我只担心我不再聪明了。”
目前,中国有超过1000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人们形容说他们的大脑就像是被什么东西慢慢吃掉一样。虽然今天对这个病的发病机制都没有明确的认知,也依然没有特效药物,但现代医学总有攻克它的一天。
就目前我们对衰老的认识而言,清除大脑内的衰老物质,有助于缓解认知衰退。而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清除体内废物,增强自我修复能力和补偿能力,另外戒烟限酒可以减少基因损伤,减慢衰老的速度。薄世宁给我们的建议也仅仅只有这么多了。
而在药物方面,美国正在就一些抗衰老药物进行人体试验,再过3、5年就会有结论。我们当然希望这些药有效,这会是我们所有人的福音。
之前我们就说,现代医学诞生之初,人类平均寿命只有30岁,今天已经接近80岁。这种延长人类寿命的趋势依然还在持续。
人类的极限寿命最可靠的结论是120岁,因为人类历史上可考证的活得最长的人是一名法国女性,享年122岁。另外,人一生中细胞分裂的次数为50次,每一次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能存活2.4年,做一个乘法,也就是120年。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极限寿命。
随着生命奥秘的揭示和现代医学的进步,我们会不断的逼近这个极限寿命,我们这代人可以活得更久。但是,要让生命精彩的度过,还是只能依靠我们自己。
总结
首先,癌症,今天癌症多发的根本原因,不是我们以为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和工作压力这些外部因素,而是因为我们的平均寿命提高。活得越久,细胞分裂的次数越多,染色体复制发生的错误也就越多,错误叠加发生基因突变,我们患癌的风险也就越大。
应对癌症我们要做到改善生活方式,消除致癌因素,定期进行疾病筛查。最后,既然我们已经越来越长寿,那就只能接纳癌症,这位时间的老朋友。
第二、冠心病。冠心病的原因有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他是全身血管疾病在冠状动脉的局部表现。所以应对他的办法也必须是全身的治疗。长期改善生活方式和用药,二者缺一不可。就算采用了介入手术,也只不过是再给了我们一次好好吃药,好好改善生活方式的机会。
第三、心身疾病。身体疾病会引发心理问题,同样的心理问题也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心身疾病就是从整体看待心理和生理疾病。不要忽略心理问题对身体的损害,也不要忌讳接受心理疏导,寻求医生的心理帮助。
最后,衰老,老不等于衰。年龄确实反映了衰老,但它不能定义衰老。衰老的本质是我们基因修复、细胞功能恢复和自我修复这三项能力的逐步下降。关于延缓衰老,除了运动和遵循健康生活方式之外,目前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建议。但是医学正在进步,正在带我们逼近120岁,这个人类寿命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