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大脑的死穴
大约在我28岁到30岁那几年,对于禅文化特别着迷,遗憾的是,自己根本看不懂,于是乎较上劲了,我根本不相信会有我看不懂得书籍,这一本看不懂就换一本,这位大师写的看不懂就换另一个大师写的,前前后后总共阅读了大约300本左右关于禅文化的书籍。
结果是越看越糊涂,越看越不明白。
随便举一个禅宗公案:
司马头陀在大伪山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他想找个有道行的人来开辟道场。于是来到百丈禅师处选拔人才。待大众聚齐,司马头陀手举净瓶说:“这不是净瓶,谁能说出这是什么?”
在场大众茫然不知所答。
这时,从后面挤上来一个脏兮兮的杂务僧说:“我可以试试吗?”
“可以啊”!司马头陀说。
杂务僧接过净瓶,放地上,猛地飞起一脚,将净瓶踢出墙外。
司马头陀大笑说:“这才是大伪山真正的主人啊!”
请大家说说:司马头陀和杂务僧的奇怪动作,在向对方传递什么信息?其中又暗藏了什么玄机呢?
如果你看到这个公案,看到上面的提问,于是在大脑里一直思索,寻找答案,那么你就上当了,在大脑层面,你将永远找不到答案。
正如我当年陷入困境一样,对于大师级别的对话或者大师之间发出的奇怪行为,总是企图在大脑层面寻找答案,无异于缘木求鱼,越努力越挫折,因为答案不在脑袋里。
谜底就是:答案在心灵层面,如果无法跳跃到心灵层面,上面的公案,你一辈子都不可能明白。
对于大脑来说,可以学会逻辑分析、技巧方法等,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不合符合逻辑的语言和行为,大脑就会疯掉。
而心灵恰恰相反,心灵是没有逻辑的,心灵是一种跳跃,是一种领悟,一种非逻辑。
公案一开始,司马头陀就提出了一个不符合逻辑的问题:“这不是净瓶,这是什么?”
一个不符合逻辑的问题,大脑如何分析,如何能够给出答案,但是司马头陀是一个得道的大师,这一点没有疑问,他是从心灵层面、从本质出发而提出这个问题。
他是一个师傅,但是他需要借由这个非逻辑问题来甄别,面前几百号门徒,究竟哪一个已经完成了跳跃。
绝大多数保持沉默,说明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大脑层面,那个飞跃、那个质变还没有发生。他们依然执着于寻找一个合理的答案,他们依然停留在大脑层面,他们依然没有深度,他们还没有锐变。
一个脏兮兮的杂务僧从后台走出来,在修行的道路上似乎总是这样,越平凡的人实现跳跃越容易。一个毫不起眼的杂务僧他的内在已经突破了,那个质变已经在他的内在发生了,他知道司马头陀的问题是荒谬的、甚至是愚蠢的,根本是没有答案的,既然没有答案,又何必浪费口舌。
于是,他一脚就踢飞了那个净瓶。直接粉碎了大脑的所有执着,当绝大多数门徒在那一霎那间,肯定有一个片刻,这个片刻大脑是不能思考的片刻,如果对于某些已经准备好的门徒来说,这个片刻是千金难买的,只要这个片刻,大脑短路的短暂片刻,那些已经准备好的门徒完全可以借由这个片刻对心灵世界,对自己的核心本质有一个电光火石般的瞥见。
对于司马头陀和杂务僧来说,完全没有问题,他们实现了心灵层面的交流,他们彼此都懂对方。
大师之间的交流都是这样,看似荒唐,实则彼此心心相映。
心灵层面发出的问题,必须由非逻辑方式解决。一个不遵循逻辑出牌的师傅他需要看到一个同样不按逻辑出牌的高徒。
那个问题就是一个阴谋,一个试探,如果你按逻辑出牌,那就证明你还没有锐变,你还在大脑层面思索答案,你就不是他要寻找的人。
心灵层面发出的问题,必须由非逻辑方式解决。一个不遵循逻辑出牌的师傅他需要看到一个同样不按逻辑出牌的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