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记》是日本作家中岛敦的作品,豆瓣评分高达8.7分,很多人说这本书专治人的迷茫和焦虑,不同年龄段不同感觉吧!站长力推!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辛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更添怯懦。
一,普通人在现实和理想之间会如何抉择?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李征,似乎名字中的这个“征”字就暗藏着他这一生要不断踏上新征途的命运。
李征才华出众,可是自命清高,所以他宁愿放弃寒窗苦读换来的功名利禄,也不愿意和当时的其他的浑浊小人共同处事。像极了年少不懂圆滑处事,内心却又极其敏感的自己。只是毕业以后见多了物是人非,也开始变得内心坚强,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机灵。
李征的理想是成为一个流芳百世的诗人,可现实是李征还未出名,他的一家老少已经开始为生计发愁。活下去是当务之急,李征便不得不再次回到官场上,做了一个地方小官。
可这弹指一挥间里,当时一起考取功名的同僚深知社会的法则,因而摸滚打爬,终于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当初甚至才华不如自己出众的人都获得比自己更大的名利,这让李征的自尊心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之大日日折磨着李征,使得他终于有一天发了疯,变成了一只猛虎。
二,“从来如此,便对么?”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写过这样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对么。
而在《山月记》里类似的语句是这样写的:事实上我们原本就是一无所知的,不知情由地逆来顺受着,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这便是生灵之宿命。
长久以来的习惯会从此改变一个人的想法,而懂得辩证思维,不断学习新观念的人或许还不会忘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可是那些充满惰性和愚蠢的人却会慢慢放弃挣扎,任由命运摆布。
李征变成老虎之后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无论是野兽还是人类,初心渐忘,便认定自己从来就是这般模样了。所以他也明显感觉到自己心中的人性在一点一点消失……
三,你觉得自己是块美玉吗?
上学的时候总会讨论:到底学习好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是否能成功是因为实力还是运气?
《山月记》里有这样一段话: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 ,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很多人其实都像李征这样处于半吊子的状态,高不成低不就,从而陷入深深的迷茫和焦虑。
可是直到看到优秀的人还在拼命努力以后,你就会幡然醒悟,哪怕生来不是块美玉,也要精心雕琢,更何况大多数普通人拥有的比过去老一辈人多太多了。
但是有些人害怕自己努力过后也不会有理想的结果,所以自暴自弃,碌碌无为。
四,游资大佬陈小群手记共勉!
我们总是一边害怕犹豫,一边又不甘平凡,害怕前路的未知,所以我们总是止步不前,从而唯唯诺诺,浮沉又彷徨。这反复拉扯的自尊心,终使我们最终碌碌无为。这世间,本就是各人有各人的宿命,各人有各人的璀璨。
老天爷不给你磨难,你又如何看透人生,不给你失败,你又如何发现人事的真假。很多时候,或许我们仅仅需要的是坚定,即使前路白雾迷茫,但未来并未定。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远,所以不可踌躇不前。放手一搏,美玉也好,瓦砾也罢,因为勇敢尝试,所以不再后悔。
不经风雨看不懂沧桑,不经人情看不透世态。人生浮沉之间,枯荣与否,有心人自有答案。在这段旅程中,我们会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也会发掘出自己的强大,也许会经历很多磨难,尝遍人间百味,但会有一天,我们所经历的事情,都会转化为自己的能量。
漫漫长路并非坦途,崎岖险峰不在少数;未来之行并非欢欣,失意低谷在所难免。切勿因短暂的疼痛否定自己,更不要因路途的艰难止步不前。我们要始终相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一站有一站的风景,用平凡去勾勒前方的轨迹。人总是要不断成长,不断接受世间万物。
祝我们勇敢且坚强,乐观并豁达。既能枉住成长道路上的磕磕碰碰,也能面对人生旅途中的曲曲折折。生活除了琐碎与平淡,还有可口的美食与无数盛开的鲜花。
晚风吹人醒,万事藏于心;道路虽曲折,前途仍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