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的上海,是世界四大都市之一。租界、洋场、教堂、舞厅、金融、码头、赌场、妓院、帮会、武界,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三教九流,应有尽有。是冒险家的乐园,老实人的地狱。吴鉴泉到了上海约一个月无音讯,王茂斋放心不下,思他人生地不熟,只身无靠,其子年幼,不能帮扶,便派十大高足之一的赵铁庵“去上海看望师叔”。 赵铁庵是王茂斋早期的年龄较长的弟子。技艺居一流。赵到上海后,正逢吴鉴泉病重,叫号比武者围门。赵铁庵说:“要和师叔比武,先过我这一关。胜我者留下,败于我者走。”与其一一比试,皆一招两式拿起发出。当时,太极拳第一次到上海,众人看不出招法,问其用的什么招?赵答:“揽雀尾。”(太极拳开头式子)赵铁庵代师叔比武,比出了吴式太极拳的威名,也让人知晓了“揽雀尾”的厉害,也由他摘下了“太极神拳吴鉴泉,打遍天下下无敌手”的招牌。
吴鉴泉一直在上海打了三个月,才没人上门比武。赵铁庵看无人再找师叔比武,又助吴鉴泉教了一段时间太极拳才回北京。在上海期间,得到了吴鉴泉指点真传。
吴鉴泉到上海,先是在精武体育馆和国术馆任教授,1933年创“鉴泉太极拳社”,自己开馆授徒。青帮头子杜月笙、黄金荣,政府官员褚民谊等纷纷拜他为师。入门弟子40多人。得其真传者众人。主要有吴公仪(长子)、吴公藻(次子)吴英华(女儿)马岳梁(婿)、吴图南、徐致一、赵寿村等。江南吴式太极拳传人,多其后辈。
吴鉴泉南下授拳,王茂斋在北京一面经营同盛福,一面开馆授徒。挂牌“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遂有南吴北王,南派北派之说。王茂斋入门弟子达80多人,遍及北平、山东、东北各地。至今在京宗于吴式太极拳者,绝大部分是其后人。代出名人,形成了强大体系。弟子杨禹亭,成为一代宗师,在北京开武馆授拳,名震京城。日伪时期,日军侵华总司令岗村宁次,慕名请他去教拳,被他断然拒绝。傅作义、李万春、王培生、李经梧、李秉慈等皆是其徒。
子王杰,字子英,建国后,解放军总参谋长、公安部长罗瑞卿慕名拜其为师,学习吴式太极拳。
再传弟子刘晚苍(1906——1990年),山东蓬莱人,刘光斗弟子。1974年5月,参加日本第一次太极拳学习团的教学,与日本友人切磋太极推手技艺,败日本多位武林名家,深受钦佩和赞扬,为“中日友好”做出贡献。在全国掀起吴式太极拳热。
再传弟子王培生,1981年5月,在沈阳全国武术观摩交流会上,大败日本少林拳法联盟教务长山崎博通,震惊世界,被誉为“中华自古有武术,独步当代第一人。”
南派吴支,因以教拳为生,白道黑道皆教,于反动帮派人物略有牵扯。建国初,吴公藻获刑,1957年释放;吴公仪去香港,七十年代回上海,在上海去世。改革开放前,国家提及吴式太极拳,皆指北派王支。北派王支传人多,众多弟子在各时代为国家做贡献,为国争光,受国家重用重视,影响广大。
吴式太极拳自王茂斋、吴鉴泉面向社会传拳,便分社会架和传统架。社会架主要以办学收费为主,套路中少有内在操法,传统架与太极心法则授拜门嫡传,保留有宗风真髓。
吴式太极拳传承除保留有推手、剑、刀、枪、黏杆等,还保留有张三丰传承的指针疗法。
吴式太极拳尊张三丰为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