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王茂斋在莱州收崮山道士胡万祥(1887——1973年)张万秋、余万东为徒。胡万祥幼年入道。当时,练武是莱州一带道士的必修课。崮山道观练的是罗汉功,腿上绑沙袋练爬山、挑水、手插沙子练铁沙掌。胡万祥个子小,体弱,一直练不出高深武功。王茂斋每年回家在大武官村传授太极拳,修丕勋常年在大武官村传授太极拳,太极拳的神奇武功能以四两拨千斤,以内劲于不动之中发人于丈外,深深吸引了胡万祥。他偷偷下山来到大武官村拜王茂斋为师。当时,太极拳在胶东道士中鲜为人知。胡万祥偷学太极拳有悖道长意旨,每天晚间步行10多里学几个动作,再偷偷回道观。时间一长,被道长知晓。此时道兄张万秋是道长。张万秋说太极拳像摸鱼一样,练不出功夫。用罗汉功打胡万祥“太极”,老鹰抓小鸡似地将胡万祥扔出道观,打得胡万祥遍体是伤。王茂斋知后,决定让张万秋见识一下太极功夫。王茂斋是崮山道观的大施主。第二天上午,以进香名义,带着弟子修丕勋、张世聚来到道观。张万秋出门高迎。张一见王带两个徒弟上山,便知来意。奉茶坐定后,张便切题言武。张万秋先演练罗汉拳,“两手擎天”、“拈花托叶”、“猛虎扑食”、“倒海排山”……一招一式,灵似敏猴跳涧,势如雄狮镇山。一个扫荡腿,手虎口粗的一棵松树,从根部齐截截扫断。张万秋演练完,面呈得意之色,意让王茂斋体体面面,心服口服地主动退却。
王茂斋长袍马褂,手拄文明棍,嘴叼长杆烟袋,坐在凳子上平静地对张万秋说:“你的罗汉功是练到了家,很不简单。但是,中看不中用,与太极拳相比,技击一招也用不上。”
张万秋不服,王茂斋放下烟袋,起身让其进招。其时,张四十来岁,正值比武好年华。王茂斋年近古稀。张万秋拉开架式向王进拳,王一扬手接拄拔了其根,张手脚皆不会动,招数化为乌有。一连几次,张一招一式也施展不出来。王又施绝技,让张不用力进招,免得受伤,让其怎么倒、往哪倒、晃几晃,他便怎么倒、往哪倒、晃几晃。张万秋对王茂斋敬佩至极。但又一想,王茂斋乃一代宗师,几十年修为,或异人天授,身负绝技,不足为奇。如他教的徒弟有此神功,那才是太极拳功夫厉害。遂要与修丕勋比试,如修丕勋这个已开馆授徒的弟子胜过了自己,就服了太极拳。道观演武场,是道观院外的一块平坦场地。南端是悬崖绝壁,绝壁下是万丈深谷,人摔下去就是粉身碎骨。修丕勋来到南端面向深谷背对张万秋站定,不看张万秋,让张万秋从背后随意进招。张万秋见修丕勋距绝壁边缘仅半步,怕二人有闪失,拉修丕勋来到北端道观门外。修丕勋随意一站,让张出招。张一拳打向修丕勋,修丕勋抬手沾住说:“你往右倒吧。”张遂倒在了修丕勋右边。待张站起,修又让张进招。张又一拳打来,修丕勋抬手接住说:“你往左边倒吧。”张遂倒在修丕勋左边。张不可思议,怎么太极拳两人说让自己往那倒就往那倒,自己满身力气,招数一碰就没有了?误以为太极拳里有巫术,说“往右倒”“往左倒”是在念“咒语”。问胡万祥。胡万祥告诉他太极拳里没有巫术,太极功夫高了,就能如此。张万秋正确认识了太极拳。不仅同意胡万祥学吴式太极拳,自己同道弟余万东也向王茂斋学太极拳。
胡万祥三人是道家,不能去北京。王茂斋教会了他们套路,嘱修丕勋代他传艺。三人又向修丕勋学习。王茂斋每年回家,指导他们。几年后,胡万祥练就太极真功。接手便可发人。身体也壮健过人。过去从山下往山上挑水,挑一趟中间歇歇。太极功成后,一连挑三趟不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胡万祥太极功夫闻名附近道观。青岛道士携武僧和尚来莱州“武访” 胡万祥。胡万祥只在对方一进招时将其拔根拿起。崂山道士与同来的和尚深深佩服其武功好。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胡万祥被崮山林场中学聘为体育课老师。教授太极拳。胡年已古稀,与学生比赛爬山,老人健步如飞,身形灵捷如猫,学生们无人跟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