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者
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

《活出生命的意义》(维克多·E.弗兰克尔)

3、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才能生存

本期节目的文案有5200字,我大约会用19分钟的时间为您讲述。

▌前情回顾

在上期节目当中我们说到:

二战时期,纳粹掠夺残杀犹太人,令人胆寒的集中营,遍布整个欧洲大陆。弗兰克选择放弃美国签证,陪在父母身边,最后他们一家都被送进了集中营。

在火车上人们期望自己去的是一家军工厂,而他们抵达的是奥斯维辛集中营,人们看到来接管他们行李的囚徒健康而愉悦,他们期望自己也能受到一样的待遇,但其实他们接下来的生活将遭遇难以想象的悲惨。

在极度的恐惧下会莫名产生某种期望,欺骗自己说最后的结果不至于太糟,这被称为“暂缓性迷惑”,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能看到这样的心理。

当弗兰克他们,踏入集中营的第一时间,所有的老弱病残和那些瘦弱的人就被直接送进了毒气室,而活下来的少数人,除了身体之外,自己前半生所有的一切都被否定了,什么成就、身份、地位在这里都只是狗屁。

集中营里的生活挑战者每个人的生存极限,寒夜里,9个人睡在一张床上,盒盖两条毯子,但每个人都能安然入睡,吃的东西非常少,但他们的胃还能保持健康,劳动手双手肮脏不堪,但手上的伤口从不化脓。

因为每天都在进行重体力劳动,但是吃的又特别少,囚徒们的皮下脂肪迅速的消耗殆尽,肌肉也逐渐消失,每个人看上去都是被一层破布包裹着的骷髅。

生活在这样绝望的处境之下,人一旦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与信念,就再也无可挽回了,他会很快的死于疾病,而如果你看上去不能干活了,那等待你的只有毒气室。

囚徒们的心理,从一开始的极度恐惧,很快就会过渡到一种死人般的冷漠,以此来保护自己。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对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残酷折磨也无动于衷。在这里,对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只会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而对尊严和公平的追求,都可能让人丧命。

自己所有的努力和情感都只能投入到怎么让自己活下来这件事情上,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爱的力量

在集中营里,人们的身体和欲望都被迫退回到原始状态,那渴望过下去的人,就需要不断的强化自己的精神世界,既然物质世界无法改变,那就只有强大自己的内心。

尽管,心内世界丰富的人,会因为敏感而在集中营里承受更多的痛苦,但内心受到的伤害就会小得多。他们尽可能的把恶劣的外部条件转化成内心丰富的精神生活,这能让他们比那些看似更强壮的人,活得更久。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囚徒们被守卫用枪托驱赶着,在寒风中行走。刺骨的寒风让所有人都失去了说话兴趣。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个人跑到弗兰克身边说:“如果我们的妻子看到我们这个鬼样子怎么办?希望她们在集中营过得比我们好,永远也不要知道我们的遭遇。”

这句话勾起了弗兰克对妻子的思念,他们在寒风中跌跌撞撞的走了很远,人们相互搀扶着行进,都默默无语,而又都在思念自己的妻子。

弗兰克望向天空,看见清晨的霞光在一片黑云后散开,他的思绪停留在妻子身上,思绪万千。他能看到妻子的容貌和微笑,能听见她与自己说话。

忽然之间他人生中第一次明白了一个曾被无数诗人赞颂的真理:“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

他感受到,哪怕是在这个世界上,像他们这样一无所有的人,只要在某一个时刻思念自己的爱人,都能够感受到幸福。在荒凉的环境中,人们只能忍受环境强加而来的痛苦,但是我们的精神依然可以通过爱的思念获得满足。

“天使存在于无比美丽的永恒思念之中。”

当时,弗兰克根本不知道妻子的境遇如何,甚至都不知道她是不是还活着。但这竟然都不重要了。因为弗兰克对爱的理解更深入了一个层次:爱一个人可以远远超过爱他的肉体本身,爱在精神和内心方面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不管爱人是不是在旁,或者是不是健在,都没关系,爱都可以继续。

哪怕她的妻子现在已经离开了人世,但这并不影响弗兰克与她思想上的对话,对她的思念,以及这份思念给予自己的活下去的意义。他的心就像是被上了封条,对妻子的爱,一切如昨。

有一天,弗兰克正在雪地里挖壕沟,也正在与绝望的生存做垂死挣扎,他感到自己的精神已经穿透了围绕着他的沮丧,超越了这个绝望的、无意义的世界。

他不断的跟自己说:“我一定可以活下来,我一定可以与家人团聚的。”

他忽然听到一个胜利般的回答“是的。”那一刻,弗兰克强烈的感觉到,妻子就在自己的身边,他甚至有用手去触摸她的冲动。

就在此时,正好一只鸟飞了下来,正好落在弗兰克面前,站在他挖的土堆上,直直的看着他……

如果,你也深陷痛苦中无法自拔,或者是找寻不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与方向,那就请去大胆的爱一个人吧。他会赋予你生活的最好意义,赐予你直面痛苦的勇气。

▌“特别”的美好

集中营的物质生活当然是极端匮乏的,但这也让囚犯们能从细小的事物中体会到那种,之前从未体验过的美好。这种美好甚至能让他们暂时遗忘自己当下的处境。

有一天晚上,弗兰克他们正端着汤碗,精疲力竭的躺在棚屋的地板上休息,一个狱友冲进来高喊着让大家出去看日落。大伙走出棚屋,欣赏着那不断变换形状和颜色的云朵笼罩着整个天空,与他们所在的荒凉棚屋形成鲜明对比。几分钟的寂静之后,一名囚徒感叹道:“这世界多美啊!”

我想对于这样的情绪我们可以理解,即便人在这般极端的处境之下,也会对生命中可见的美好心生向往。物质生活越是匮乏,能活下来的人,就越需要强大精神力的支撑。就是这样,他们更加敏感,更加善于发现这些美好,也更加懂得珍惜。

在从一个集中营转移到另一个集中营的路上,他们透过囚车的铁窗,眺望着远处的山峰,落日的阳光让每个人的脸庞闪闪发光。如果你看到了这一幕,绝不会相信这是一群已经放弃了生活的自由与希望的人。

尽管对于周围发生的一切,反映迟钝而冷漠,但是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敏感而细腻。让自己体会到细微的美好,让自己忘记当下的处境。

对往事的回忆,就可以帮助他们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和思想上的贫乏。思绪会插上想象的翅膀,回到过去发生的事情,乘车旅行,住在自己的公寓,打个电话甚至只是打开一盏灯,尽管都是些毫不重要的琐事,但这些恋恋不忘的回忆使得他们泪如雨下,也使得他们感到幸福。

又一次,弗兰克他们被从奥斯维辛送到另一个集中营,路上他们对自己的新“家”都有诸多的想象。而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囚徒们竟然在车厢里高兴得跳了起来,只是因为这是一个比较小的集中营,在这里没有毒气室也没有焚烧炉,如果有人该被“弄死”,也要等着有车来把他拉到奥斯维辛,而不是就地处决。而仅仅就是这样的一个原因,大家手舞足蹈起来。

在清点人数的时候,少了一人,所有人都被罚站在磅礴大雨中,直到找到那个失踪的人,原来他是因为太累在一个屋子里睡着了。即便如此,他们在外面站了一个晚上,所有人都浑身湿透冷的要死。但他们依然因为这里没有焚烧炉的烟囱而感到开心。

在那里,弗兰克对最微不足道的仁慈都心存感激。睡觉之前,如果灯还没有被关掉,他都会感激不尽,因为这样他就能把那些该死的虱子抓完,而不至于半夜被咬得无法入眠。

▌让自己免于痛苦的自由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囚徒在集中营所表现出的特点,有从极度的恐惧到彻底的冷漠,从冷酷的幽默到身体与欲望都退化到最原始的状态,似乎听起来,我们人类就是完全的不可避免的受制于环境,哪怕是之后提到的关于强化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的做法,对于身边细微美好的感知,对爱人的思念以及与往事的留恋,似乎也就是在回避眼前的现实而已。在极端的环境之中,我们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吗?

不是的。

我们每个人都还有让自己免于痛苦的自由,我们还有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即使是在最可怕的环境下,我们也能克制冷漠与暴躁,保持精神的自由和意识的独立。

哪怕是在集中营里,弗兰克也见到了那些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分给别人的人。尽管这样的人肯定不多,但这已经足够说明,有一样东西是永远都无法被剥夺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我们永远拥有在任何环境下,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随时都需要作出这样的选择,这将决定我们是要屈服致命的暴力,还是保持自我内在的自由,同时也决定了我们是否成为环境的玩物,是否抛弃自由和尊严成为真正的囚徒。

▌配得上所经受的苦难

有一位俄国作家曾说:“我只害怕一件事情,就是配不上自己所经历的痛苦。”那些为了守卫自己最重要的东西而死的人,我们称之为烈士,他们的痛苦和死亡,都表明了人不可丧失的自由。他们当然配得上自己的苦难,他们用深受苦难的方式完成了一种真正的升华。

苦难、厄运和死亡,都是生活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也是生命意义的一部分 。

就算是在最困难的环境下,我们仍然可以做一个勇敢、自尊和无私的人,如果为了活命,而忘记了尊严,进而忘记了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一切东西,那将变得和禽兽无异。对于苦难环境所提供的完善自己的机会,有人的充分的运用它,而有的人放弃它。这也就决定了他是不是配得上自己所遭受的苦难。

不要觉得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说辞,虽然在集中营当中,只有少数人能够保持内在的自由,我们的生活中也确实不会有太多的人达到这般境界。

弗兰克有一次读到了一位瘫痪病人的信件,他说自己已经活不了多久了,即便在做一次手术也是无济于事。他说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主人公勇敢而有尊严的面对死亡,这种对待死亡的态度是一种非凡的成就,而谢谢命运,赐予了我同样的机会。

▌赋予当下意义

对于囚徒来说最令人压抑的,是不知道自己还要被关多久。不知道何时结束,让集中营的生活成为了一种临时性的存在,人们自然也就很难对一种临时性的存在赋予意义。因为如果不能想平时那样,为了未来而生存,也就很难为当下确定什么目标,建立什么意义。

每个人都好像是行走在自己的葬礼上,没有未来,没有目标,似乎自己的生命已经终结,所有囚徒都深陷这种虚无困境中,他们感觉这里的一天比一个星期都要漫长,这种时间体验让他们倍感痛苦。

之前我们说,很多人都会把自己蜷缩起来,深深的陷入对往昔的回忆,以此逃避眼前的苦难。但这其实隐藏这一个巨大的危险,就是放弃了积极度过集中营生活的机会,闭上眼睛生活在过去之中,那当下的生命就是毫无意义的。

同学们肯定会奇怪,这地狱般的生活,也能积极的面对吗?是的,如果能找到一个未来的目标,那就能恢复我们内在的力量。

有一天,囚徒们从集中营到工地去干活,弗兰克的脚疼得很厉害,一瘸一拐的跟着大部队走了几公里。他不停的想着悲惨生活中那些琐屑的事,今晚要是能额外得到一根香肠,要不要拿他去换一片面包?要不要拿最后一根香烟去换一碗汤?去哪里弄一根稍微好一些的鞋带呢?

他对这些随时都在想的琐事感到厌烦,就迫使自己去想一些别的东西。

突然之间,他看到自己站在明亮、温暖而欢快的讲台上,给台下的学生们讲述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他从科学的角度客观观察和描述着折磨他自己的一切。

通过这个办法,他成功的从当下的苦难中超脱了出来,好像正在经历的一切都成为了过去,他和他所有的痛苦都成为了自己心理学研究的有趣对象。

只要你还对未来充满希望,你就能找寻到当下的意义,荷兰犹太哲学家斯宾诺莎说:“痛苦,一旦我们对他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也就不再感到痛苦了。”

希望就是生命

而那些对未来丧失信心的人,注定走向毁灭。只要对未来失去信念,就失去了对自己精神的把握,自甘堕落,成为行尸走肉。

一开始他们会拒绝穿衣洗漱,拒绝出操,任何劝说和威胁对他都不起作用,他就赖在那里,一动不动,那不管是疾病还是毒气室,等待他的都是即将到来的死亡。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能够说明对未来的希望就是生命本身。

弗兰克有一个朋友,一天悄悄的跟他说:“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个声音告诉我,3月30日的时候,我们将得到解放。”他的神情里,充满了希望,而且与此确信无比。

但是随着日子的临近,越来越多的消息告诉他们,战争绝不可能在那天结束。3月29日的时候,他突然发高烧,3月30日这一天,他陷入了昏迷,第二天就死了,从外表的症状来看,是死于伤寒。

了解心理与自身免疫力有紧密联系的人都能理解,突然失去希望和勇气会导致死亡,因为他的希望破灭,身体抵抗力急剧衰弱,潜伏的伤寒就发作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活下去的意识没有了,身体也就成为了疾病的牺牲品,不过他的灵魂确实在这一天以肉体死亡的方式获得了自由。

这样的事情在集中营绝非个例,每年圣诞节期间的死亡率是最高的,原因并非是劳动强度增大,食物短缺或者是气候寒冷,而是因为太多的囚徒天真的以为能够回家过圣诞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希望破灭严重减弱了他们的抵抗力,导致了很多的人死亡。

正如我们刚才所说,想要恢复人们内在的力量,必须让他看到未来的某个目标。正如尼采所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1 2 3 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爱太极 » 《活出生命的意义》(维克多·E.弗兰克尔)
分享到: 更多 (0)

太极者 无极而生 动静之机 阴阳之母

我爱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