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者
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

《活出生命的意义》(维克多·E.弗兰克尔)

4、一切善恶悲喜,我们都能自由选择

本期文案5100字,音频约19分钟。

▌前情回顾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集中营的极端环境,让人们的身体和欲望都退回到原始状态,既然物质世界是无法改变,想要活下去的人,都必须不断的强大自己的内心。

集中营中的生活,让弗兰克对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爱一个人可以超越对方的肉体,在心内的精神方面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就算爱人已经不在人世,自己的爱也依然可以延续。

囚徒对周围发生的一切,反应尽管是冷漠而迟钝,但是对那些细微的美好,又敏感而细腻。远处的景色,日落的余晖,都令他们心生向往,忘记自己当下的处境。

迁移到一个没有毒气室和焚烧炉的集中营都让所有人高兴的手舞足蹈,睡觉前能多几分钟的灯光,也令他们心生感激。

在极端的环境中,只能通过强大的精神力量逃避现实吗?并不是。

所有人都有让自己免于痛苦的自由,在任何环境下,我们有拥有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苦难、厄运和死亡,都是生活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也是生命意义的一部分,最令人遗憾的事情,是我们竟然配不上自己所经历的痛苦。

而只要我们还对未来充满希望,就能赋予当下痛苦足够的意义。弗兰克把自己和当下所遭受的一切,都当做心理学的研究样本,他今后将在讲台上与学生们描述这一切。

于是他从当下的痛苦中解脱了出来,正在经历的成为了过去,承受的所有痛苦也因此充满了意义。

就像尼采所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当我们失望、迷茫,找不到目标与方向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想着生活能给予我们什么,而应该想想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样期望。我们不应该去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是应该问问自己,我能做什么让生活充满意义。

烦恼和抱怨于事无补,我们要做的是积极的行动,承担责任,接受挑战,只要我们不曾放弃生活,就都永远不会被生活所放逐。

如果我们发现,经受磨难是命中注定的,那就把它看做是自己独特的任务,既然没有人能为我们分担,没有人能替代我们受苦,那就坦然的接受它。

如果我们能像集中营里的弗兰克一样,不再通过无视折磨或者心存幻想、虚假乐观的方式去试图减少苦难,而是赋予苦难本身以意义,坦然的接受和面对它,我们才能真正让自己从中超脱出来。

而我们所经历的苦难,将成为未来自己的一笔宝贵财富,那些没能杀死我的,都会让我更加的强大。

▌选择善与恶

弗兰克说,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有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的自由。在集中营里,人性的善恶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个人也都能选择让自己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就算都是被关押在集中营的犯人,也并非都对彼此展现出善意。像是那些囚头,也就是被挑选出来有特权的囚犯,虽然都是纳粹集中营的受害者,但很多时候,这些人甚至比看守更加的凶狠,在鞭打别狱友的时候更加的残忍。

而在看守当中,当然也不乏变态的虐待狂。弗兰克在冰天雪地里干活的时候,如果能靠近炉子烤火休息几分钟,都会让他非常的高兴。但就是有看守以剥夺他们的这点快乐为乐。在弗兰克面前,他一脚把炉子踢翻,看到弗兰克失望的神情,竟令他倍感满足。

大部分的看守感情已经麻木,就算他们不参与虐待,也不会主动去制止,不过呢,即便如此,在他们当中也依然有人展现出了人性中的善良。

有一次,一个监工主动给了弗兰克一片面包,弗兰克感动的热泪盈眶,因为与这片面包相伴的还有这位监工温暖的话语和仁慈的表情。

甚至弗兰克所在的其中一个纳粹集中营的司令,都能是一个善良的人。他从来不会对囚徒施暴,看到有看守鞭打犯人,他也会主动回避,而且长时间以来,还为了救犯人的命,竟然自己掏腰包花钱从附近的市场上购买药品。

显然,一个人的身份,是纳粹集中营的司令还是集中营里的狱友,这并不能说明他的善恶。世界上有且只有两类人,高尚的和龌龊的。在任何地方,在人类社会的任何团体当中也都有这两类人。不存在某个组织是纯净的,里面只有坏人,或者只有好人。

集中营撕开了人的灵魂,暴露出人性的最深处,我们发现人的本性就是善恶交织的。而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所在的群体都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它只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自由真的来了

这一天,弗兰克所在集中营里挂上了白旗,大门敞开着。弗兰克他们胆怯的观察着四周,面面相觑,都心存疑惑。然后他们试探性的向大门外走去,这一次没有人再命令他们回去了。

看守向他们迎面走来,原来凶神恶煞,面目狰狞的人,迅速换上了文明的外衣,他们满脸笑容,甚至还给弗兰克他们发了香烟。

“自由”这个囚徒们念叨了无数遍,在梦中期待了这么久的东西,终于到来了。但当它真的到来的时候,人们竟然搞不清它的含义了。

旁边的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你什么感觉?高兴么?”“说实话,并没有。”其实所有的人都一样,一切都显得不真实,不可能,就像是在做梦一样,他们都不相信自己已经得到的自由是真的。

因为他们曾经无数次梦到这一天的到来,他们回到家和家人拥抱,坐在餐桌前和所有人讲述自己的经历,然后就是一声尖锐的起床哨音,他们自由的美梦也就戛然而止。

现在梦想真的成为了现实,却让他们难以置信。在心理学领域,这叫做“人格解体”,弗兰克他们已经失去了感受快乐的能力了。

与精神相比,身体上的束缚就没有这么多了,有的人拼命的吃东西,甚至半夜都要起来吃,有人得变得口无遮拦,不停的说话,他们都在报复性的疯狂的挥洒刚刚获得的自由。

解放后不久的一天,弗兰克独自在田野里散步,方圆数里内空无一人,只有空旷的田野,寂静的天空和歌唱的云雀,一片自由的空间。他停住脚步,看看四周,然后跪倒在地上。那一刻他几乎忘记了自己也忘记了整个世界的存在,心中不断回响着一句话:“我从心底呼唤上帝,他在自由的空间回应了我。”

他不记得自己跪了多久,但是他明确的感受到,从那一刻,自己的新生活开始了,他将一步一步的恢复,直到再次成为一个人。

其实对于犯人来说,他们都需要心理上的安抚。一个人长期处在高压状态之下,一旦重获自由,巨大的心理压力瞬间消失,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很可能让他们的精神和道德都受到严重的伤害。

曾经在集中营里司空见惯的残暴行径,现在很可能让他们从原来的被压迫者变成施暴者。他们曾经遭受的痛苦,就成为了自己为所欲为的借口。

有一次,弗兰克和朋友穿过一片农田,弗兰克本能的绕道走,同时下意识的拽了拽朋友的胳膊,示意让他别践踏青苗。可他的朋友却生气了,愤怒的吼道:“他们夺走了我这么多,我的老婆孩子全都被毒死了,你却不让我踩这几根破庄稼?”

还有一次,有个犯人卷起衣袖,把右手伸到弗兰克的面前,咆哮到:“我回去之后,如果这条胳膊上不沾满鲜血我就把它给锯掉!”

其实说出这些话的人,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混蛋,他们都是弗兰克在集中营里最好的朋友。
压力的突然消失,让他们的道德出轨。最终绝大部分的人,在慢慢的引导下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想要回归原本的生活,却得到了理想的幻灭。
▌理想的幻灭

刚从几年的苦难的中解脱出来,重获自由,如果现在有人告诉你,下一个更加深重的苦难,将从现在开始,你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之前我们说,犯人们需要强化自己的精神世界以此来对抗现实的残酷,他们需要拿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作为目标。很多人是用家人和新的生活当做自己的活下去的理由。但是真的解放之后呢?

他们发现并没有人在等他们。那个在记忆中给予自己力量的人已经死去了。梦想成真重获自由之后,事实却远不如他所期望的那样。当他坐上火车,奔赴多年来魂牵梦绕的家乡,像无数次梦境中那样扣响了故居的房门,但是该开门的那个人却没有出现,而且永远都不会再出现了。

经历过这样幻灭的人不在少数,而弗兰克又是其中之一。他的父母,妻儿,全部都死在了纳粹集中营。弗兰克说,这世间任何幸福都不能补偿我们所遭受的苦难。现在我也不会刻意的祈求幸福,他并不能给我带来勇气,也不能为我的痛苦赋予意义。

但是他依然坚信,即使在看似毫无希望的境地,即使面对无可改变的厄运,人们也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在任何情况下,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都有它该有的意义,足以支撑他走下去。

多年之后,有一个患有严重抑郁症的老人家向弗兰克咨询。他爱妻子胜过一切,但他的妻子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他完全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

弗兰克努力克制着自己问他说:“如果你先她而去,你太太在你死后还活着,那会怎么样?”老人说:“啊,那太可怕了,这样的痛苦他怎么受得了啊。”

弗兰克赶紧回答说:“你看啊,她免除了这样的痛苦,但是作为代价,你还活着,并代替他陷入到当下的痛苦之中。”

老人家再没说话,而是摇了摇头,站起来,悄然的离开了弗兰克的办公室。

弗兰克并不能改变这位老人的命运和处境,但是他至少可以改变老人对待命运的态度,从这次谈话之后,老人至少看到了自己痛苦的意义。

当年弗兰克被从集中营解放,回归正常生活却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拥有的一切,那个时候他又何尝不是用这样的方式疗愈自己的心灵呢?

像弗兰克这样,真正能用意义让自己从苦难中超拔出来的人,当他回首集中营经历的时候,曾经所有的遭遇仅仅只是一场梦而已,他整个人都得到了升华,因为此后,除了上帝,他对任何东西都将无所畏惧。

而我们刚才所说的,也是弗兰克意义疗法的要义之一: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义。当痛苦有了意义,就能够被超越。

▌发现生命意义的三种方式

这也是意义疗法中弗兰克认为发现生命意义的三种方式之一。

第一:投身于某项事业,追求事业上的成就。

这当然是最好理解的,也是最普世的价值。但也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幸福是成功的前提,而并非成功的结果。如果你在追逐事业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幸福与快乐,那并不是因为你还没有成功,而是你没有调节好自己的内心。

成功和幸福是在我们投入到一项事业之后自然而然的副产品,如果你把获得它当做目标的话,那么只会适得其反。

一旦我们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找到了意义,当成功不再是衡量幸福的标准时,我们不但会感知到幸福,还会获得更多的百折不挠的韧性。

在我们这个虚无盛行的时代,很多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他们都不过是在随大流,去做别人都在做的事情,或者是别人期望他所做的事情。而应对虚无,意义当然就是最好的良方。

第二:爱。

之前我们说,弗兰克认为人类最高的追求目标就是爱。他当然就可以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我们能体会到一种特别的,无可替代的自己存在的意义,特别是对于自己和彼此,这种独一无二的存在的体验,会让我们的生命感到巨大的充实。

第三:承受痛苦,超越自我。

罗胖在介绍这本书的时候说:我们常说祸不单行,有一种解释是说人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会遭遇到两个层面的打击。第一个当然是挫折本身,比如说病痛的折磨,工作的辛劳和失败的损失等等。但同时还有一层是因此而感到的沮丧、羞耻与绝望,这第二层打击往往更加沉重。

因为这层打击的本质,是支撑我们原来生活的意义突然的中断。

我们原来想着要好好工作,可突然公司倒闭了,或者我们被开除了,对未来的所有幻想都烟消云散。我们原本想好好生活,可以突然得了重病,原来所有的美好设想都不得不被迫终止。我们本来打算好好的爱一个人,但是对方突然提出分手,我们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变得毫无意义。

当我们面对这些无妄之灾时,意义发生中断时,我们能不能果断放弃对原来意义的追求,重新为自己开启一个值得追寻的新意义呢?这是困难的,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弗兰克的意义疗法,其实强调的是非常简单的道理,那就是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在困境之中依然牢牢把握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的自由,就像集中营里的弗兰克,面对不可避免的苦难,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把责任都推给命运或者他人,而是选择提炼苦难的精神价值。
超越自我,应该就是在这一念之间吧。

解读《活出生命的意义》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这是一本只有十万字,很薄的小册子,我建议所有同学都自己拿来原书读一读。

1 2 3 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爱太极 » 《活出生命的意义》(维克多·E.弗兰克尔)
分享到: 更多 (0)

太极者 无极而生 动静之机 阴阳之母

我爱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