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者
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

《浪潮之巅》(吴军博士)

10、下一个Google会不会诞生在中国

在过去40年的时间里,我有幸看到影响全球科技公司的不断涌现。而下一个Google或是下一个苹果在哪里,这一直是创业者、投资人以及求职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几乎所有的创业者在寻求投资的时候都会宣称自己将会是下一个Google,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也只看到了一个Google、一个苹果、一个微软和一个Facebook。可见要成为一家富有传奇色彩,改变行业格局的公司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伟大公司共有的特质

不过呢,我们还是能从这些伟大公司的身上找到一些共同特质的,大概有3个特质。

第一个最突出的特质:世界因它而不同。

凯鹏华盈的主席杜尔,是当今公认的风投之王。他在投资前总是会问创业者:假如我投资了你,你能否告诉我两年后世界会有什么不同吗?

之前我们在节目中所提到的公司,在它们诞生之前和之后,相关的产业形态是截然不同的,人们的生活也因它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然人们经常说,少了谁地球都一样会转。没有苹果会有橘子,没有微软会有小软。这么说也没啥错,但虽然地球不会停转,可人们的生活一定会不一样。

比方说是微软和英特尔的WinTel模式,更合理的把整个产业的资源从头到尾的进行了调配,信息革命才得以发生,否则的话这可能会是一个漫长的技术渐进过程,人们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果。

还有,苹果的i产品的辉煌十年,它重新定义了消费电子产品和通信产品,如果没有它,我们可能还在为诺基亚和索尼那些老旧的东西都欢呼呢。

同样的,也正是因为有了雅虎和Google,互联网公司得以从广告上获得收入,所有的人也才能免费的享受今天互联网上的这一切。

伟大公司的第二个特质:能挣钱。

松下幸之助说:一个产品如果不能盈利那就是犯罪。因为这些资源原本可以用到更有意义的地方去。

有多少公司是在炒作概念,然后不断的烧钱。他们宣称自己“代表未来,代表趋势”,可“未来”在没有到来的时候,永远都是无法验证的,但是圈走的钱确是真金白银。那些呼吁大家为理想窒息的人,自己没有窒息,最后他的投资人倒全部都窒息了。

吴军说某家公司曾经是中国创业板市值最高的企业,但事实却证明它只是一个庞氏骗局。这是哪家企业同学们心里应该也有数。一个伟大的公司,一定是因为服务于大众才成就了自己的伟大,绝非是通过资本运作就能够伟大的。

还有一些公司通过稀有资源,比方说土地或者是政府巨额补贴,像是现在的新能源领域,他们看似创造了价值,而本质上不过就把公共资源转化为私有的一种掠夺行为罢了。

伟大的公司第三大特质:一定要能够在财务上回报投资人。

资本同样是一种社会资源,公司回报投资人的方法通常就是两种,要么发股息,要么通过业绩提升股价。而无论哪种,公司都会达到一个很高的市值,具体是多少呢?吴军通常把千亿市值当做伟大公司的门槛。

今天,虽然我们不知道下一个Google在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不在搜索领域,这就如同几年前我们寻找下一个微软,也知道一定不会也是一家软件公司一样。

替代微软的不会是一个更好的操作系统,替代Google的也不会是一个更好的搜索引擎和更有效的广告系统。类似的,我们中国很多创业者抱怨阿里和腾讯对IT行业的垄断,但是下一个这么大体量的公司,是不会与这两家的核心业务重合的,因此对他们的抱怨也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如果你做的事情与他们无关,自然无需抱怨;而如果有关,更不用抱怨了,因为反正也成为不了伟大的公司。

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那些正在兴起的领域,看看在那些地方是否具备诞生一下千亿级别伟大公司的可能性。

新能源

首先是新能源。使用太阳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当然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从2000年之后,不管是在美国还是我们中国,政府都在大力扶持光伏企业。光伏产业出现了“大跃进”式的发展。

当时有中国媒体说:如果说有一个行业笼罩的光环、创造财富和吸引资本的能力能与互联网相媲美的话,那一定是光伏;而如果有一个产业激发地方政府的追逐热情超过房地产的话,那也一定还是光伏。

被冠以清洁能源美名和政府大力扶持的光伏产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它本身创造的真实价值,到了2011年不管是在美国还是中国,都出现了全行业的雪崩。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光伏和风力这些清洁能源发电的成本远高于市场电价,全都是“赔本买卖”,只能依靠政府补贴。之前我们就说,靠政府输血,不能盈利的企业最多只会昙花一现,绝不可能成就改变整个产业的伟大公司。

有的同学肯定会想,说现在虽然不行,那随着技术的发展,发电效率提升不就能盈利了吗?这可能是我们习惯于IT产业的效率提升速度了。在没有摩尔定律的IT以外的产业,技术发展带来的提升是远没有我们以为的这么快的。在过去8年的时间里,太阳能发电的效率只提高了30%左右,此外,制作光伏板的原材料价格也并没有下降。

那除了光伏、风电之外,还有核能和页岩油气。核能的前景非常广阔,而近几年爆发的页岩油气革命也是一场实实在在的能源革命。但是吴军认为,新能源行业无法像IT行业那样,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所以在短时间内不会形成主导整个行业发展的大公司。所以在这个领域很难诞生一家千亿美元级别的伟大公司。

生物制药

我们再来看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医疗行业,首先是生物制药。

人人都要吃药,甚至从一生的平均值来看,我们花在吃药上的钱比花在吃饭上的钱还要多。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就现成的摆在这儿。

然而,生物技术从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最大阻力竟然来自医学界本身。在美国医疗行业是一个非常排外的行业,从制药公司到医院和医生的收入都很高,都极其注重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另外,在美国,凡是药品,想要上市就必须经过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也就是FDA的审批,但是审批过程不仅漫长,而且难度之大超乎外界的想象。你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新药比现有药物更有效,同时还要保证安全性才行。这个审批过程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

FDA的监管在提升药品安全性的同时,也极大的限制了制药业的革新和发展。这也就意味着任何新的生物技术都不可能在几年内投入临床应用,任何新兴的生物制药公司都不可能像Google一样,在几年之内迅速成长起来。

而我们中国,对于新药的研发原本没有太多的约束,有希望吸引世界上生物科技的精英来中国创业,可是由于过去管理过于宽松导致医疗事故频频发生,现在在我们这里审批一款药品上市,也并不比美国要快。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靠医疗系统本身是不可能的了,需要从外界颠覆现有的系统才行。

大数据医疗

制药看起来有点困难,那医疗手段的革新行不行呢?

2013年,Google成立了一家全资的IT医疗公司Calico,这家公司我们在之前解读《未来简史》的节目中也曾提到过,他们打算利用IT技术帮助医疗行业进步。

举个例子,癌症之所以难以攻克,是由于癌细胞本身的基因会变异。那如果我们能针对某一个患者的癌细胞,研制特定的药物,从理论上来说只要研制速度超过癌细胞的变异速度,癌症就可以治愈。

但是,今天研制一种全新抗癌药物的时间周期是20年,研制成本在20亿美元以上。而如果能利用大数据实现对一位患者量身定制药物和治疗方案,能把成本下降到人均5000美元,这就是人们都能够接受的了。

另外,大数据可以将人类的基因图谱和各种疾病联系起来,从而找到致病基因并设法修复。这件事情能够做到的话,那么包括癌症、帕金森等由基因缺陷引起的绝症就能被治愈,甚至可能逆转人类的衰老过程。

可以想见,如果在这个领域能够获得成功,它必然是一个改变世界的伟大公司。但是这件事情做起来难度极其的大,这是绝大多数企业做不到的事情,需要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踏实。

我们比美国更加关心AI

另外,还有一个大热的领域当然是人工智能,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之前的节目,不管是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还是凯文·凯利的《必然》,都已经聊了很多了。在这场智能革命当中,必将诞生伟大的公司,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这里吴军教授特别提到一点,说人工智能领域的伟大公司很有可能是诞生在我们中国,而不是美国。为什么?两个原因。

1、目前,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与Google、微软、亚马逊这样的科技公司在技术上相差一个数量级。这样的差距,反而给了新企业发展的机会,因为没有大佬的压制。

2、中国的商业环境更好。我们国家全国上下都一致想要通过智能产业完成国内工业的升级换代。而美国民众更加关心的是平等和平权或者非法移民之类的问题,对新技术竟然表现得漠不关心。2016年,AlphaGo与李世石的对弈,观看实况转播的美国人还不到百万。而在大洋彼岸,竟然有2.8亿中国人在收看实况转播,关心这件事情。这完全可以看出两个国家对人工智能态度上的差异。

伟大的阿里巴巴

吴军写《浪潮之巅》的初衷也是想帮我们了解美国,了解科技产业。很多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来自于好莱坞、麦当劳、名牌时装和化妆品。2008年之后还包括了金融危机、债务、霸权以及最近的贸易战等很多负面的因素。这些东西当然是美国的一部分,但也仅仅是一部分。

科技公司、创新力以及商业的公平性也是美国的一面,而且是更重要的一面。

我们前面解读《浪潮之巅》的所有节目,几乎都在介绍美国的科技公司,那在这个结尾的最后,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回中国吧。

吴军说,如果在将来,全世界只剩下4家半互联网公司,那他们将是:

Google,控制着全世界的信息源;

亚马逊,网上的沃尔玛,全世界最大的云计算公司之一;

Facebook,控制着互联网的社区和云计算;

阿里巴巴,拥有全球电子商务最完整的生态链和最大的营业额;

腾讯,拥有全世界第二大的注册用户群,并控制着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虚拟社区,但要走出国门依然很难,所以只能算半家。

我们的阿里巴巴和腾讯,有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伟大公司。

我们着重说下阿里巴巴,它是一家商业驱动的公司,依靠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在科技领域经营的非常成功。

阿里有电商业务淘宝和天猫以及在线支付业务支付宝,另外还有一块收入不是很高的阿里云。淘宝和天猫几乎是亚马逊和eBay的总和,占据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半壁江山。支付宝虽然是PayPal的翻版,但是发展规模远远超过了它的前辈,控制了中国在线支付的半壁江山。

利用支付宝上巨额的浮存资金,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并且最终拿到了银行牌照,这让阿里巴巴完全占领了中国电子商务和在线支付市场的制高点。只要不犯大的错误,目前看到不到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挑战它的商业地位。只要政府不限制阿里的发展,它一定会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

另外,吴军很看重马云个人的天赋和能力对于阿里成功的贡献。他说马云算得上是当今中国互联网行业最有头脑、远见和执行力的人。

很多人觉得是阿里开创了中国的电子商务,但实际上,是中国非常糟糕的批发和零售商业环境,倒逼要求必须出现一家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

在当年,同样中国制造的商品,在自己门口的售价竟然比远渡重洋之后到美国的售价还要高,这简直荒谬。而原因是国内的流通环节太多,服务也太恶劣。一个集装箱从广州到北京的费用,比它运到太平洋对岸的洛杉矶都要高。

一个小的商品制造商,宁可接受只有2%的微薄利润把东西卖给沃尔玛,也不愿意用更高的价格卖给国内的批发商。因为诚信问题,沃尔玛从来不会拖欠尾款,但是和国内的批发商合作往往收不到尾款。

如此恶劣的商业环境,导致中国流通渠道成本大增。当年美国的解决类似问题办法是出现了有信用的超级连锁超市,控制主要的流通环节,让商品流通的成本降了下来,所以我们看到了沃尔玛和建材城家得宝这样的企业。

而由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出现,我们中国跳过了这一步,直接建立了电子商城。阿里巴巴顺应潮流脱颖而出。

中国电子商务比实体更难做,有诸多看起来无解的问题。而阿里的过人之处正在于它把这些无解的问题给解决了。没有信用系统,阿里自己建了一个;没有支付手段,它开发了支付宝,进而解决了全国在线支付的问题;中小商家管理混乱,它专门开发了应用软件给他们用;虽然阿里没有直接进入物流,但是利用巨大的交易量规范了整个物流行业。

毫不夸张的说,在全世界没有哪家公司能像他控制住整个电子商务产业链中所有的环节。对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不仅方便了几亿人的购物,并且为广大小商家提供了低利率贷款,在此之前小商家们获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几乎为0。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便阿里巴巴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但它已然堪称一家伟大的公司。

关于腾讯,之前我们在解读《腾讯传》的时候,已经说得比较多了。看看吴军对它近期的评价。

他说,最近几年,腾讯最大的成就是利用微信成功的进入到了移动支付领域,并且在交易数量上超过了支付宝。但是作为中国收入最高,用户最多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几次试图进入新的领域都失败了,这跟它缺乏耐心对技术和产品做长期投入有关。因此腾讯转而通过投资的方式,比如重金投资京东和美团,以此进入电商和生活服务领域。

虽然腾讯很早就进军国际市场,但因为人才奇缺,进程缓慢,至今只能算一个具有地区影响力的公司,想要成为伟大公司,还任重而道远。

聚焦中国

吴军认为,我们国家新一代的IT企业令人对他们抱有更多的希望,像是小米、今日头条、抖音这些公司。相比于阿里腾讯等等上一代的科技公司,他们很多地方要做的更好。

首先,他们都是国家化的公司,上一代公司都是完整占据了中国市场之后才考虑国际化的,他们不一样,他们一开始就放眼世界。其次,他们的业绩提升速度远超上一代公司。比方说小米只用了几年时间就达到了中国老牌制造商格力同等收入水平。比方说抖音,短短两个月就获得了10亿海外用户,这是微信至今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当然了,这些新一代的公司与伟大公司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国家如果想要培育出更多伟大的公司,需要在法律、商业道德、国际化和创新性上有一个根本的提升。

法律上的问题自然不言而喻,缺少对于版权的保护,已经毁掉了整个中国的软件业。

在商业道德方面,因为没有对奸商的严惩制度,中国至今都很难有高质量的世界品牌。

关于国际化呢?一家伟大的企业肯定不能只为一个国家服务,中国大部分优秀公司并没有像稻盛和夫或者本田宗一郎那样将企业和产品推向全世界的领军人物。

最后在创新方面,我们相比美国还是明显不足。除日本之外亚洲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至今都主要依靠勤劳而年轻的劳动大军,而不是靠创新力。

很多人会觉得吴军的这些观点有些迂腐,认为利用资本的力量和借鉴一些技术弯道超车会来得更快,可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中国在4大发明之后,除了杂交水稻与量子通信,对全球科学技术革命性的贡献几乎为0。要知道100多年前,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时候,依靠的不是任何资本泡沫,而是爱迪生发明电灯、贝尔发明电话、福特发明T型车、怀特兄弟发明飞机等这样一大批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发明。以及洛克菲勒、卡内基、杜邦等等搞实业的工业巨子。科技的进步不可能通过任何形式的泡沫来实现。

看看我们中国的富豪榜,有几个是贝尔、福特这样的发明家,又有几个是洛克菲勒和卡内基这样的实业家。几乎所有富豪的财富,要么来自于股市,要么来自于楼市。这让人们错以为,似乎不需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实业就可以获得财富。

等我们不再把楼市和股市作为最快的挣钱手段的时候,不再玩一轮轮融资吹泡泡游戏的时候,就是我们可以诞生下一个Google的时候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爱太极 » 《浪潮之巅》(吴军博士)
分享到: 更多 (0)

太极者 无极而生 动静之机 阴阳之母

我爱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