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3记录:新冠已经过去大半年了,过去3年的种种过往,还历历在目,荒唐和认真
并存,人类并不聪明,只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在进化,几千年下来,除了科技之外都
没什么进步,胡闹的历史已经被删除,本篇文章的原始来源都被清理干净了,图片都没了,
还好本站个人站有所文字保留,都说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我看未必,在某种权利之下仍然
可以删除的干干净净,抹擦的不留任何痕迹。
王广发医生是谁?
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是国内呼吸科领军人物之一,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2003年抗击sars疫情在第一线。
2020年1月第一批支援武汉。
在武汉疫情时,刚开始表示目前还没有发现连续人传人的证据。
后来他自己也感染了,并由此发现新冠可以通过眼睛黏膜感染。他是第一个提出需要面屏和护目镜来防新冠的,这给后来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很大的贡献的。
王广发医生是个实在人,会自己纠错,而不像网红,毒株变异了三年,他三年的思想都未改变,这还被网红信徒们说成是科学。请不要侮辱科学。
网红医生的言论总是那么令人讨厌,高高在上,没有一点点人情味,丝毫看不出这位网红医生对那些在疫情中逝去的生命的同情,也没见他有过任何实际行动去帮助那些因为疫情而支离破碎的家庭。
他最擅长就是时不时出来说一些漂亮话,尽管频繁被打脸,但仍然锲而不舍。
现在,这个歇斯底里炒作无症状的疯狂时刻,一个连新冠死亡者家属在网络上诉说自己的不幸都会被一群躺匪网曝的时刻,连小学生得了新冠猝死都会被这群躺匪叫嚣太弱就该被淘汰的时候,无数所谓砖家群魔乱舞的时刻。
王广发医生能再次公开发声,揭开所谓无症状 ,重症,为患者发声很不容易。
12月19日,北大医院专家王广发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北京主要流行的BF.7绝大部分其实是有症状的,会发高烧。
(以下黑背景图片截取王广发主任的原话,主要是有关我们个人的,如果要看原文,可以网上搜下)
自从年初上海那波疫情,就重新定义了无症状,带了一个坏头。
现在随着感染人数激增,人们普遍都发现,自己周围人大部分人感染后,都会出现发烧咳嗽,根本不是所谓的大多数人感染后是无症状,反而是大多数人感染后是会有发烧咳嗽的症状。
现在终于有专家站出来把年初“张文宏”的无症状版本扭转过来了。
因为我们之前用核酸快速筛查,大量的人都是在发病初,甚至发病前就被发现了。
而这个问题从来没向大众解释过,到最后还是每天都在宣传无症状。不去矫正回溯,也不向公众解释。
目前来看,就嘉兴疾控做了这方面的分析,无症状患者其实只有15%左右。
嘉兴市疾控中心对全市11月1日至12月9日期间报告的病例开展了回顾性调查 ,结果显示,临床CT无肺炎症状的感染者占98.8%,意味着绝大多数感染者都不会发展为肺炎;多数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咳嗽、鼻塞、咽痛等感冒样症状 ,其中出现发热、咳嗽症状的感染者占76.2%;15.87%的感染者为无症状感染者 ,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阳性感染者发热的平均时长为1.82天,且发热时长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没有明显差异。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3.25天,大部人5-7天症状完全消失。
我相信大部分的行业内人士都应该知道这点,但民众不知道。
我不知道他们是不知道还是故意的。最后的结果就是民众信了。
信了的后果,就是给动态清零带来重重阻碍,为什么那么多无症状还要防控。然后放开后以为发烧就是危重症,都往医院跑了,造成挤兑。
当然我最怕的是某些政策制定者都信大多是无症状。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媒体报道的新闻,悄悄把90%无症状,改成90%无症状+轻症。但是依然没有人出来道歉,出来解释下。

新冠这个病的特点,不是一上来就是重症,而是在感染5-7天后出现重症,这就是滞后因素。同时也告诉我们不是要觉得挺过前面几天就安全了,后面几天也得注意病情发展。
3月上海疫情时,他们利用人们的医学常识不足严重误导:重症死亡数据是滞后几周才稳定出现的。医疗资源充足的死亡率和医疗挤兑下的死亡率,是天壤之别。
4月23日张文宏说死亡率是0.0178%。没过半个月,涨到5倍了!这还是全国医护支援的情况下,还有中国重症八仙的支援。
他们都在有意的宣传奥密克戎=流感=感冒。

如果你们还有记忆的话,或许还记得今年6月18日,在国内互联网上引起了热议的张文宏团队所发布的上海上半年感染者大数据研究(关键词:非风险感染者死亡率为0)。重读这些数据,你们感觉如何?
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不少无任何基础疾病死于奥密克戎。张文宏直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为0。这个结论可谓影响深远。
再说难道有基础疾病的就该死吗?我国有3.3亿心血管病患者,4.47亿慢性肝病患者,1.3亿糖尿病患者,脑卒中患者2800万,癌症患者每年新发450万以上。
还有其他基础疾病了?张文宏连高血压都算入基础疾病。

更为可恶的是,现在媒体、自媒体和公共舆论中制造“基础病患者”“应死该死”的舆论!作为文明社会,文明人,这是起码的道德底线。



对于我国过来说,重症床位比不够,医疗挤兑是必然现象,意味着有一部分重症病人无法及时得到治疗,各个医院ICU压力也会大大增加。
这三年我们ICU虽然增加了一倍,但是医护很难培养,培养一个重症医护需要十年。
当前是从其他科室借调过来,进行速成培训。
强大如欧美国家,医疗资源比我们好多了,在疫情高峰期也照样挤兑。
即使疫情高峰期过去了,医疗行业也回不到2019年。
也会比我们防控时期看病困难。英国躺平一年多,现在医疗系统依然和疫情前差很多。
中国为了一定程度上缓解医疗挤兑问题,是牺牲了医护群体,带病上岗。
一旦疫情高峰期过去了,中国还是会在需要核酸阴性才能看病住院的。这是国外共存国家通用的。

目前有一点重要的就是,应收尽收,防止病人从轻症/中症拖成重症,而重症再挤兑下,必然造成很多人死亡。
我也是一直在建议,要充分利用方舱医院,把方舱利用起来了,能收尽收。这几天我看多地新闻已经重启方舱医院,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老人,小孩,基础疾病患者建议入住。上海四月那一波疫情,方舱医院的中重症转诊率也有4%左右。

应该和我之前预测的差不多:再已经被迫放开的情况下不得不去找最优解。
国外用三年时间共存新冠,中国一夕之间躺平,是什么原因急转弯的放开防控?
在1月中旬,大部分城市应该都会经过一轮大爆发,尽量让疫情爆发在返乡潮来临之前,缓解三四线以及农村的医疗压力。
春节的返乡潮再爆发一次。到时有可能会把城市的医疗支援抽调到农村地区支援。
元宵节后返工潮再爆发一次,在3月初应该就会回归平稳。如果能躲得过这三波疫情,您被感染的几率也会小很多。
中国经济会出现一段向好的发展趋势。
当然后续还得考虑变异毒株的问题,目前来看消息不太好,免疫逃逸很强,很可能4,5月份会面临着较多人二次感染。
很多人低估了,二次感染会给大众带来的恐慌情绪。届时经济可能会再次走向衰落。

最近一个月感染的,可能到五六月份抗体就很低,即使面对相同的毒株也可能会再次感染。到时候其他毒株也会崛起。
不过王广发目前忽略了,我们入境大门即将打开,会面临世界各地毒株的暴揍,而且目前国内已经有BQ1和XBB两个超强免疫逃逸的毒株。
这都是客观事实,所以还是要做好防护。

除了新冠也可能有别的病毒输入。
这段话我不是很认同,原文意思是因为这三年口罩带多了,病原菌接触少了,导致身体抗体也不多。
事实是,这三年我们大部分人戴的口罩并不多。接下来的共存生活,才是人人离不开口罩的时间。
国外这三年来很多都没戴口罩,国内也是,但是国外这一年来,往年不常见的病毒,都有爆发的趋势。
国外也有更多研究指向奥密克戎会攻击人的免疫系统。
不管怎样,阳过了并不意味你就可以不戴口罩,前面不仅仅有变异毒株,还有其他病毒细胞也会攻击。所以必须要戴好口罩。
同时建议,等高峰期过了,经常去户外活动下,一方面提升个人体质,一方面还可以适当接触下其他病原体。人的抵抗力也是在和病毒厮杀中逐步成长。

是的,病毒从来没有规律的,虽然目前来看总的趋势在弱化,但是中间偶尔会蹦出几个强毒株。
BF.7是由ba.5.2进化过来的,然后现在大家都在说北方的BF.7毒,南方的BA.5.2比较弱。很显然这两个毒株来看,变异出了强毒株。
所以依然建议保护好自己。

如果哪天变异出超强毒株,怎么办?
只要我们大众达成共识,让一些专家闭嘴,我相信以我们国家的体制组织,是能再次清零的。

就像我一直说的,我们不能当鸵鸟,不核酸就没疫情,不报道奥密克戎就没危害。
这几天,突然好些专家出来贩卖焦虑了,躺匪们说为什么放开之前你们不说,放开后才说。
放开之前说的还少吗?
开放前每当有人贴出国外的死亡数,后遗症,重复传染,都会有低能质疑你这数据是编出来吓他的。我公众号后台都不知道多少人来开口喷的。
中国人以前只吃过封控的苦,绝大多数人都没吃过疫情的苦,甚至有数量不少的人对病毒充满了浪漫的幻想。
但,世界是物质的,念经是改变不了物质世界的,你刷再多次小感冒益生菌,病毒也只会在现实世界冷漠地演绎它的无情。
我们不去过渡渲染危害,但也不要把奥密克戎当益生菌,只有实事求是的去做好预期管理,告诉大家可能面临的实际局面,才反而减轻人们的恐慌。
我们做预期管理,并不是要去过度渲染危害,不是要去“吓”人。
关键是要实事求是。
乐观生活,谨慎对待疫情!
来源:洞见星辰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