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者
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

内家拳漫谈:还原真的太极,八卦,形意和内劲

说说内家拳的关系以及意识的作用
用朋友问我看你一会讲心意一会讲太极还一会儿讲八卦的你们练得到底是什么。在这里回答一下顺便讲讲故事。先说说我的师爷。我的师爷算是个奇人。四十岁的时候开始自习太极拳。当时正值文革,师爷属于逍遥派因此有许多空闲时间。后来经常和上海的太极拳师交流。因为没有拜帖所以他可以无顾忌的练各派太极拳。他总结的是陈的脚,杨的架子,吴的身弓和叶大密的手法。陈的脚是指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是从脚里出来的,所以它脚上的运动轨迹做的最清楚。吴式的拳法把身弓做得最明确。而叶式的手法巧妙。最后杨式的架子最好,既有技击性又有养身性。那个时候师爷是很注重推手功夫的,但是师爷身子矮矮小小的估计一开始了不少亏。后来和上海的一个叫胡耀宗那里得了不少东西。胡耀宗是个奇人,天生的残疾。身高一米五,体重45公斤而且脊柱严重弯曲。他四岁得的佝偻症,驼背而且胸骨前突。后来硬是靠练太极拳恢复了不少。当时他来到我们那,有很多练健美摔跤的和他推手一搭手就被扔出去了。当时的推手是没有打轮的基本上就是一搭手就开始推。师爷看了以后就虚心和胡老师学了一段时间,从那以后师爷的推手就越练越精,成就了大功夫。但是因为师爷是以自学为主出得功夫所以人也就特别保守。当时他的几个徒弟曾问过他太极拳脚要怎么练,手要怎么练,身子要怎么练。师爷沉默了良久就说了句:”练啊。”他很少讲劲,基本上徒弟练拳的时候他就是走到身后哼一声就走开弄得徒弟们谁也不敢打拳。

转过来说说我师父。我师父也是个奇才。说实话各行各业里的拔尖人物哪个不是奇才?小时候正逢文革,但是家里没怎么倒霉。当时中学生经常打架,师父因为特别灵活所以打架特别好,每次都要被叫出去打架。后来高中毕业分配入厂后就不打架了。所以后来严打没什么事。师父年轻的时候练过散打,摔跤。基本上只要几个月就能超过教他的人。当然那些人本身就是比他大个几岁。后来有一个官二代,他爸爸是我们那的一个团长,家里是回民所以他拜了一个心意拳师父。是宋国滨那一支的。我师父后来就和他学了心意拳。师父学了心意拳后如虎添翼。后来通过别人介绍认识师爷。见了面,师爷让师父摆一个他最得力的姿势。师父摆好后,师爷轻轻一发力就把师父发出去了。师父就此和师爷学太极拳。师爷一直对师父青眼有加。别的徒弟不能摸师父的身子,师父可以。师爷还专门给师父讲太极拳每招每式的劲路。后来师父家里出了大变故,师徒间十年没有见面。十年后师父重新见了师爷,功夫不仅没退反而更加精进。师爷见了十分高兴。后来师父就开始指导师兄们太极拳了,当时师爷没说什么只是悄悄地和师父说:”侬杠啊。” (你傻啊)意思是你教会了别人以后你的名声就不显了。师父因为早年打架学的东西很杂,知道的东西也很多。他年轻时学了八卦掌但后来自己不练了但是却把三角步改良了。他练了心意拳但是只练平时他最爱的那几招。但是学了太极拳后,你在师父面前打任何拳他都知道里面的诀窍。任何人有没有功夫他也能看出来。太极拳就是这样,你单练太极拳很难练出来。我师父是先把心意拳的东西运用到太极拳里,后来又把太极拳的东西放到了心意拳里。

师父讲拳不喜欢讲玄呼的词儿,喜欢用实际的词。学拳之初讲得都是外三合的东西。因为外三合用到的肌肉和关节比较容易控制。到后来细节的东西就要用意识了。比如说他说身体要稍稍裹劲,这个稍稍的分寸就要用到意识了。再比如推手和技击的时候意识要灵敏,不能让人随便进身。我和他平时推手时他还会和我盘盘手,可是有的时候他一兴奋意识一浓我就无可奈何了,一搭手就被制住没有任何的办法。但是初学者你和他讲意识他很难领会。只有练到了那个程度,师父一句提点才能恍然大悟。

内家拳的东西细致。越是细致的东西,心性不好的人就越是练不出来。内家拳还是挫折教育。可能你今天状态十分好,讲什么都能明白都能做出来可能第二天就全没了。所以心性不好的人一般坚持不下来。师父的师兄弟里就有心性不是很好的,练了一辈子自以为了不起到后来却什么也没练出来。也是因为东西细致,往往门里就单脉相传。不是保守的原因,而是练出来的一门往往只有一个。师爷看出了当时能练出来的只有师父所以只讲给师父听。师父为人豪气,只要人品好你问什么他都能详尽地回答。不管你是不是门里的人。但是你能领会多少就是你自己的事儿了。师爷和师父性格不同但是都是有大功夫的人。相同点就是爱武成痴和少了思想上的条条框框

说说拳谱里的俗语
有朋友说自己当初因为一句起如扁担而有所得让我展开讲讲。

几年前,《逝去的武林》一书中说形意拳是拳禅合一。当时在拳上没什么理解这句话就滑过去了。跟了师父后,越来越觉得这句话在理。拳禅合一倒不是真让你去参禅,而是师父教弟子时要根据弟子的水平来讲。而弟子往往因为一句话开悟顺而领悟:原来师父之前都讲过只是我当时不懂。而且同一句话可能只能对一个弟子其作用,对另外的就不起作用。这就要求师父要懂得什么时候用怎么样的形式去把徒弟挑拨开悟。而徒弟要开悟需要一直处于琢磨拳的状态。这和禅宗教育法相似。禅宗临济义玄禅师就总结师父要根据参禅者的境界有时要夺境不夺人,有时要夺人不夺境,有时要人境双夺。弟子呢有的资质好的当场开悟,开悟过后只要保任,念念不忘。有的当场开悟不了,便在平常时时时提点终有一日开悟。练拳也是一样。我算是天份好的,师父说什么我当场能做出来。但是保任功夫就不行,有的时候功夫上身有的时候又没有。而师父有的师兄弟练了十几二十几年一直没悟,可是悟了以后保任就不像我那么力。

讲这个就是要说拳谱上的东西和佛经道经的东西一样你程度到了,书上某个词就能让你悟了。可怎么让程度到那儿呢?禅宗有个方便叫参话头,拳里也有个方便叫参劳作。人在劳作时,用力方式一定是最合理的。我们在电视里看过别人挑扁担,所以一句起如扁担让我们下意识的就会模仿挑扁担。下颌自然内收,身子自然稍稍前倾,脚腕在站起来的时候自然放松,一下子就达到了内家拳对身形的要求。往后要做的就是时时保任。再比如练习八卦掌要学推磨,就是因为推磨的时候有向下的力。这个力是身形前倾自带的不需要再加力了。就是这点前倾,让八卦有了碾的力。太极拳的起式的用法要从拎重物上找。你的手脚在把两桶水拎起来的时候是如何配合的,在别人按住你两手时你就怎么走出来。所以如今太极起式两手平平举起的练法都是错的。原先可能只是糊弄外行的演法如今连所谓的内行都瞒过了眼。而练劈拳不得法的最方便的练习就是买个榔头模仿钉钉子,感觉一下什么叫明劲在手,暗劲在肘。内家拳本要求自然放松,而干活好手在干他们的活时身体一定是放松自然的。一定不要小看劳作,艄公摇船,农民锄地,工人推车都能教你东西。所以练拳的暂时找不到好老师的时候就要深入到生活中,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教拳的师父就看你认不认识了。一认识就抓住莫错过,时时体会,时时思考必有大成,也能练得出来。
参禅得道的都是大丈夫,若是一个人能凭自己一条白棍于内家拳中得了珍宝的又何尝不是大英雄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爱太极 » 内家拳漫谈:还原真的太极,八卦,形意和内劲
分享到: 更多 (0)

太极者 无极而生 动静之机 阴阳之母

我爱太极